五更是几点(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)

五更是几点?这是一个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的谚语,故事中提到除了正常的三更之外,还有二更火、三更鬼、四更贼和五更鸡。这些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传说!

一更人,二更火

在古时候,夜间没有电灯和照明工具,所以晚上的生活非常不方便,很多人只能在天黑之前完成他们的日常活动。甚至出门也要点起火把或者提着灯笼才能安全走路。因此,人们会按照夜间的规律来安排他们的生活。据说晚上7点左右,就是夜生活开始的时间,成为“一更人”的时间。之后,大约会持续到晚上9点左右,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,室内只有点燃的火把或蜡烛才能照亮。在这个时刻,人们就需要点燃火把或蜡烛并挂在房门口,以表示安全,并且喊一声“二更火”,即表示进入“二更火”的时间。

三更鬼,四更贼

许多文学作品和传说都提到,在深夜的时候会出现鬼魂或偷盗者。因此,当人们晚上睡觉时,需要在房间里摆放符咒、芦苇以及其他可以辟邪的东西,或者在房门口挂上红色的符号等。这就是为什么晚上十点左右,人们会喊“三更鬼”来提醒大家要小心,晚上12点左右喊“四更贼”,以表示入夜以后越来越危险。

五更鸡

当夜深人静时,天还没有亮,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左右。也许你会问:为什么“五更鸡”不是“四更鸡”呢?实际上,研究显示凌晨四点左右,鸡开始啼叫,但为了配合早期中国日出的时间(6点左右)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,所以便有“五更鸡”一说。

总之,“五更是几点”所传递的信息,主要是针对那个没有电灯的年代,人们按照夜间规律生活的一种表现。而在今天,我们已经有了电灯,夜晚也变得更加方便安全,但这个古老的谚语仍然代表着一种友好、提醒和关怀的传统。

大家有没有按照谚语安排自己的夜晚呢?来试试吧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验证码